www.xfrwhyjw.com

打造全球最权威的“冼夫人文化研究”政府网

建设全球最全面的“冼夫人文化资料库”

5

试论冼夫人文化

日期:2017-10-18     来源:    作者:陈水润
分享到:


五、冼夫人文化的特征要素

(一)文物古迹

1、冼庙。在古高凉郡地的粤西及古儋耳郡、珠崖郡地的海南许多县市,建有冼夫人庙(或称“冼太庙”、“冼庙”)。仅高州一市就曾有冼庙200余座,现尚存63座。其中规模最大的为高州城冼太庙,庙总进深49.5米,面阔13.2米;年代最早的为长坡镇旧城村冼太庙,据说始建于隋代,庙内奉置有清同治皇帝御赐的“慈佑”封号匾额。电白县1950年前也有数十座冼太庙,比较著名的有电城镇山兜娘娘庙和霞洞晏公庙。海南岛的冼庙分布在海口、琼山、文昌、定安、临高、儋县、崖州等地。

2、冼墓。冼夫人茔墓在今电白县电城镇山兜娘娘庙后50米处,土名“鬼子城”。墓城呈长方形,东南向,长173米,宽123米,现残存的土城墙基厚12米。墓城附近遗有负碑赑屃、祭台石鼎、墓表顶饰石残段、墓城殿宇石柱础、莲花瓦当、陶碗等珍贵文物。嘉庆年间电白知县特克星阿和电茂盐场大使张炳重立的“谯国夫人冼氏墓”墓碑曾被弃于水塘,经回收后,现重立墓前。电白县霞洞镇有冼夫人家族的墓葬群。冼夫人第六代孙(可能是冯君衡)及孙媳合葬墓、第五代孙(潘州刺史冯子游)媳许夫人墓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被发掘。

3、铜鼓。铜鼓是俚人文化遗产中的杰作,史学上有“铜鼓文化”之誉。东周《广州记》说“俚僚铸铜为鼓,鼓惟高大为贵,面阔丈余”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说“自岭以南,二十余郡……并铸铜为大鼓”5。有研究者认为:“铜鼓初发生于广东西南地方,为其地之蛮族所铸,后乃次第流入广西、贵州、湖南等省。”6在粤西,仅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,就有36面铜鼓出土,其中在茂名市出土的有24面。海南铜鼓的收藏和出土地点分布在琼山、临高、定安、昌江、东方、陵水和万宁等县,与冼庙分布区域大致相当。铜鼓普遍饰有青蛙塑像,还有云雷纹、太阳纹、水波纹等几何图案。铜鼓是权力的象征,常于庆祝、祭祀、娱乐、作战等场合使用。直到今日,广西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在祭祀或者喜庆活动中使用铜鼓。

4、独木舟  俚人习于水性并擅长“伐木为舟”。粤西俚人制作的船主要是独木舟。化州的长岐、中垌和电白的坡心、羊角等地屡有独木舟出土,其时代推断为汉至唐时。1976年9月,鉴江洪水爆发,在化州长岐镇石宁村堤岸有10多艘独木舟被冲出。1991年4月,电白坡心镇潭莲出土一条体形较大的独木舟,其长7.2米,宽94厘米,高47厘米。这些独木舟形状如梭:头部尖突,尾呈梯形,底状鸡胸,两端略上翘,是用坚硬的巨木烧挖成的。




Copyright ©www.xfrwhyjw.com

“冼夫人文化研究”政府网

技术支持:致远世纪网络 后台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