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全球最权威的“冼夫人文化研究”政府网
建设全球最全面的“冼夫人文化资料库”
据《隋书》卷八十·《烈女·谯国夫人传》说:“谯国夫人者,高凉冼氏之女也。世为南越首领,跨据山洞,部落十余万家。”雷垌和良德在冼夫人生活在梁、陈、隋年代是属于当时的高凉郡地区。既是山洞就不会是平原,而是两面是山岭和田洞(垌)面积狭而长的雷垌山村。垌面约二百米宽,东面从垌面较宽的陈皇村起,经雷垌、良艺、乐田等,到西面的银岗垌管理区山鸡塘止,其狭长的山垌村庄达五公里多。雷垌村北的马鞍岭,与附近的大山相接,西到东岸坳,东到龙头坳,形成了良德盆地的南屏障,成为良德水库的天然大坝。“手攀马鞍坳,脚踏雷垌口”是前人对马鞍岭和雷垌相连已刻在大石上之称。笔者少年时探亲,路经马鞍坳及其附近山岭时,因其山林茂密,古木多,都胆战心惊,怕野兽出没被害。
雷垌是冼夫人的出生地,良德是冼夫人的故乡。明朝嘉靖元年(公元1522年建的东岸冼太庙,由信宜县的清代癸卯(公元1843年)举人军安撰写的复修庙时的碑文说:“东岸距夫人故乡仅三十里。”按这个里程,从东岸到雷垌,和从东岸到良德,都属三十里内的范围。
良德是高凉郡和良德县的郡县治地。出生在雷垌的冼夫人,原名叫冼英,青年时就智勇双全,远近闻名。梁朝大同初年从北燕迁来的汉裔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冼英很有才能,便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聘结为妻。回良德定居的冼夫人,协助冯宝处理高凉政事,促进民族团结,安定社会秩序。陈代永定一年(公元558年)冯宝死,她便以百越民族首领的身份,举起“高凉郡主冼太夫人”的旗帜,制止社会动乱,维护国家统一,被人们奉为“天南圣母”。她先在良德定居,后又分别在茂鸡坡(大溪坡)和东岸(现东岸粮所所在地)定居。故冼夫人的后裔冯盎、高力士等,在古书里均记载为当时作为良德县的良德籍人。〈〈新唐书·冯盎传〉〉明确记载“冯盎,字明达,高州良德人。”到唐大历十一年,高州治所由良德徙电白堡(今长坡旧城),冼夫人丈夫冯宝后裔许多人随迁电白堡,所以现在的长坡、东岸两地方,成为冯姓人较多的地方。
人们称为“良德闺秀”的冯嫒,是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(原为冯元一)的姐姐,.她父亲是冼夫人玄孙冯君衡。冯媛是南粤最早成名的第一位女诗人,良德群众中流传她的“春日歌”:“春雨入华庭,春风舞帘棂;春虫鸣野绿,春鸟唱山青;春亭会故友,春台别离情;春日春花开,春天人年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