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全球最权威的“冼夫人文化研究”政府网
建设全球最全面的“冼夫人文化资料库”
三、追寻此首“和陶诗”作诗地点真相:寻找苏轼当年被贬儋州南下路径,释疑解惑,还原历史本来面目
前面已从苏轼写作和陶诗,创作《和陶拟古九首》这组诗,以及《和陶拟古九首之五》这首诗来进行分析,从作者的写作背景,写作心境,写作特色等方面,分析并得出了结论,就是:这首著名的吟颂冼夫人的诗篇,是在海南儋州所写!然而,为什么这么多年来,在学术界,在历史研究中,甚至于著名的苏轼研究学者孔凡礼在其《苏轼年谱》中,还留下疑问?甚至有人把诗题改为《题高凉冼庙诗》,很容易以讹传讹。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中的来龙去脉,还原历史的真相。
孔凡礼著《苏轼年谱》
(一)关于苏轼“过高州”之说及其“依据”分析
关于苏轼当年从惠州被贬儋州,曾路过高州的记载和传说,大体上有这么几条:
一是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撰写的《苏轼年谱》。该书的“1097年,绍圣四年”中的记载。“经高州,过冼夫人庙”在引述了《和陶拟古九首之五》全诗之后,接着分析:据“庙貌”二句,是亲见其庙,并非得之传闻;“犦牲”四句,乃言欲以礼祭之。所云“访”,乃专意拜访,即谒之意。诗第二句云“于兹”,似此诗作于高州。然后,还有作者的理由,主要有二:《舆地纪胜》卷一百一十七《广南西路·高州·古迹》有“冼氏庙”条,高州治电白县。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九《建置二·坛庙》谓冼夫人古庙,在浮山下霞洞坡,又谓到雷、琼者皆经过此庙。这里孔凡礼既肯定苏轼到过高州,但又有一个“似此诗作于高州”,是疑似,怀疑之意,没有作最后肯定。
二是复旦大学博士生金甫暻在《苏轼“和陶诗”研究》的博士论文中,据孔凡礼的《苏轼年谱》进一步推测,认为这首诗写于高州,苏轼后在海南写《和陶拟古九首》时,便把这首写冼庙诗辑入其中。
三是清代电白人崔翼周在其撰写的《谯国夫人庙碑铭》中,写苏轼曾到晏公岭的诚敬夫人庙拜谒。传说这座冼夫人庙建于唐代,清代重修。崔翼周撰写的庙碑铭中有“唐宋来,庙貌古;石狮苍,东坡谒,铭志缺”等句。崔翼周在写作这篇庙碑铭时,也许是因资料所缺,也许是受宋代以来各种版本的《苏轼诗集》中注解的影响而推测,写上这带有文学成分的句子。如清代王文诰辑注的《苏轼诗集》在“庙貌空复存”句下,注释:“《名胜志》,冼夫人祠,在高州东门外。”
四是高州市冼夫人研究者张均绍在其撰写的《冼夫人考略》一书,及《苏轼〈题高凉冼庙诗〉考》一文中,写了苏轼和弟弟苏辙,以及刘安世一起,自容县入高州,特地到高凉山冼夫人庙参谒,受到当地百姓和官员的夹道欢迎,并赋诗一首,就是《题高凉冼庙诗》,今天该诗还刻在高凉山的冼夫人庙中……写得形象生动,很有演义的色彩。
以上论者,对苏轼“过高州”的主要依据,一是高州有冼夫人庙,二是从广州下雷州、琼州,必经过浮山岭下的诚敬夫人庙。然而,上面各人就苏轼究竟到过的是哪一座冼庙?崔翼周说的是浮山之阳的诚敬夫人庙;孔凡礼说的是旧治电白县(今长坡旧城)东门外的冼庙;而张均绍说的则是高凉山冼庙。各人见解不同,没有统一的说法。
关于苏轼拜谒过的,所吟咏的冼夫人庙,是否一定在高州的呢?一直以来,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。如清代冯应榴辑注的《苏轼诗集合注》,针对“庙貌空复存”句下,提出了疑问:“临振既为夫人汤沐邑,则海南亦当有庙,非独高州也。”对苏轼于高州写此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即并非仅高州有冼夫人庙,海南也有冼夫人庙。至于苏轼被贬下海南的路径,是苏轼是否到过高州的关键节点。光绪版《高州府志》所载的,“古驿路由狮子铺至驿岭塘到油麻坡,从广州下雷、琼,必经诚敬夫人庙”,这或者是明清时的驿道,但宋代的苏轼是否一定走过这条路呢,史志没有明确的记载,因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苏轼经过高州。
清代电白人崔翼周撰写的《谯国夫人庙碑铭》